首页动态正文

【眼观】史上最火“五一”带来的经济复苏效应

“五一”长假效应带来的经济活力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前借后凑出来的五天长假到底合不合理尚无定论,号称史上最火的“五一”黄金周在一片喧嚣声中落幕。

作为疫情结束后的首个长假,五一犹如一针兴奋剂,刺激着人们外出旅游的躁动神经。人们仿佛一匹匹脱缰的野马,明知这个假期注定会各种扎堆,却依然渴望尽情撒欢。而各个旅游城市和知名打卡地也果然“不负众望”,成为“人从众”的形象表达。

疫情结束后,各地放开管控,而佩戴口罩也不再是强制要求,于是我们终于再次看到人山人海当中,无数张久违的清新脸庞,它们自由呼吸着空气,享受难得的假日时光。

据有关部门测算,五一期间,国内旅游超2.74亿人次,同比增长70.83%,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.09%;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.56亿元,同比增长128.90%,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.66%。这意味着国内旅游消费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,国内旅游经济实现平稳向好发展。

这样的成绩其实并不让人意外。

受疫情影响,消费提振和经济复苏需要一定时间,但作为拉动内需、提升经济活力的有效抓手,黄金周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毋庸置疑。尽管人们对“拼凑式”长假抱怨连连,可当长假到来的时候,还是会“任性”跟风消费一把。

由此看来,很多人“嘴上抗拒,身体却很诚实”,因为他们内心其实是渴望长假的。这可以借用“心理账户”的概念加以解释:一天假期和拼凑的五天假期,心理账户其实是不一样的。五天假期虽然是拼的,实际可能只放了一天假,但从人的感受上,却是实实在在的五天假期。而既然假期时间拉长了,那么这五天便可以做什么事情,出去走走,到外地旅游一番便成了可选项。而人一旦动起来,经济活动便产生了,消费需求也随之增长了。

长假效应下,人们才有意愿和时间出远门,才可以产生更多旅游相关的各种支出。假如只放一天假,那么大部分人会选择近处消费,或者干脆“躺平”在家里,而这显然不利于国家促消费的大方针政策。

为了促进消费,国内曾经实行过几年“五一黄金周”,即“五一”和“十一”一样,统一放七天假,后来因为各种原因,五一长假取消了。如今的五天长假,并不是当初五一黄金周的恢复,但所起的作用却是类似的。

如今社会竞争压力变大,加上三年疫情,人们没有多余的收入、时间和精力去旅游。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,1月新增居民存款超6万亿创新高。这对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,为了增强人们消费的信心和意愿,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出台势在必行。

五一假期,全国各地都推出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,涉及文旅、餐饮、家电等多个领域,涵盖满减、打折、消费券发放等一系列优惠举措。例如北京发放第二批绿色消费券,河南郑州开启打折、满赠等“花式”促销,广东南山购车补贴最高可领3.3万元,美团、拼多多、苏宁易购真金白银补贴消费者等等。

此外,多地明确五一假期外地车辆轻微交通违法不予处罚的举措,也为五一驾车出游“大开绿灯”,对提振旅游消费也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
截至5月4日,共有17个省市自治区披露了“五一”旅游成绩单。其中,16个省份接待游客总量超3.31亿人次,15个省份实现旅游总收入2443.99亿元。

从各省市的表现来看,假期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,这个五一实属收获满满。漂亮的旅游数据无疑给各地经济复苏带来了信心。

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中国假期规划的合理性,单就长假带来的经济效应来看,其结果还是符合甚至超出假期制定者的预期的。

当然,一旦旅游过于集中,总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,今年五一也不例外。

飞涨的机票和酒店价格、贵到离谱的民宿、瞬间售罄的高价景点门票、拥挤的仿佛坐地铁的高铁出行体验……凸显着消费经济的活力,滋润着相关从业者的同时,也透支着人们旅游的好心情。

这个五一很多人“痛并快乐着”:凌晨2点打车还得等位,珠峰凌晨2点还在“堵人”,进景区上厕所要花55元买门票等等事件,可谓层出不穷。一趟五一下来,掏空了不少钱包,但也未必能玩得尽情、玩得开心。

网上有不少人呼吁取消“拼假”,认为哪怕单独放假一天也比来回折腾强。也有专家学者建议错峰出游,建议实行弹性休假制度等。然而建议虽好,实施起来却难免困难重重。

首先在企业这里便很难过关。中国私企不少,而除了北上广等大城市严格遵守劳动法,实行双休制度,其他省市却很难严格执行,单休、大小周很普遍,甚至加班也是常态,更遑论带薪休假了。

五一节前,某车企一份内部放假通知被曝光,法定的五天假期,结果实际只放三天。有内部员工透露,没有任何一个节日是不加班的,基本每月都有100多小时的加班,而加班工资也很低,每小时只有17元。

结语:

综合来看,打工人要想实现假期自由,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这种拼假式的假期虽不顺遂民意,但也算是做到了平衡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休息的某种平衡。社会作为一个整体,追求的是最大公约数,而不能只考虑一部分的利益。制定放假安排看似简单,实际操作起来,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是很多,而每一个决定的背后,也不单单是一加一减那么容易。

对此,我们虽然抱怨连连,却又不得不遵守,因为自由总有代价。

相关阅读

精彩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