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发电正文

上海书展周末迎来大客流,“热气腾腾的场面又回来了”

“往年书展那种热气腾腾的场面又回来了。”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业务部主任王纯说。

“今天人特别多,读者热情也高。作为出版人,非常开心、感动。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说。

“每次来上海书展都特别感慨,为什么上海市民这么爱读书?”中信出版集团渠道营销总经理魏宏说。


(资料图)

8月19日,上海书展迎来周末场,也迎来开展以来的最大客流量。早上9点多,通往上海展览中心的道路上已经人潮涌动,无数读者前往赴一场“书香之约”。热闹的会场、丰富的活动、热情的观众汇聚于此,凝聚成属于上海的“书展时刻”。

拖着行李箱来购书的读者

排队入场的读者

“第一次参加这种书展,一直很想进入书展当一下‘文化人’,非常的期待。”24岁的崔女士拉着记者为她留下与上海展览中心的合影。作为作家马伯庸的“粉丝”,她早早抢到了8月19日的门票,来参加他的《太白金星有点烦》图书分享会,“我是刚进入职场的打工人,这本书讲的也是职场新人,希望能拿到作者的亲笔签名,让我在职场上更有动力。”

今年上海书展实行线上售票,周末两天的票早在几天前就已售罄。虽然通过售票实行了一定的限流,现场依然满是观众。其中,有崔女士这样首次参加上海书展的年轻人,也有“年年不落”与书展相约的中老年人。

在东一馆二层的世纪国学馆,澎湃新闻记者遇到一位坐着轮椅的93岁老人被儿子儿媳推着逛展。儿媳的背包里,已经放了老人挑选的《上海鲁迅:形象建构与多维透视》《西南联大国学课》《典籍里的中国》三本书。

93岁的老人

老人的儿媳告诉记者,老人从上海图书馆退休,一直喜欢看书,年年都来书展买书。去年因为核酸不符合要求被挡在书展门外,老人遗憾到现在,今年一看到上海书展举办的消息就催着孩子安排时间带他来参加。今天他们一家是从青浦特意赶来,“昨晚他还特意翻出了多少年没穿的白衬衣,很正式地穿着来。”

在周末上海书展现场,有读者推着行李箱前来“淘书”,有宝妈带着3个月的婴儿逛展,有拄着拐杖的老人一个柜台一个柜台地寻书,也有热衷于盖章集章的年轻人。不论年龄与目的,大家都充满对书的热情。

“大家都要《简·奥斯汀书信集》,最后一本开封的被一个女生拿走了,请问我们还有准备好的吗?”“《走出非洲》只剩最后一本了。”还没到中午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书展工作群里就不断传来图书售罄的消息。“独角兽文库”策划人许静感慨读者们都很“识货”,“没想到周末还没到就天天补货。每年上海书展都让我们重拾对出版行业的信心。”

华师大出版社展位

“这次书展完全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,来了非常多的读者。”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特别高兴的是,今年除了教育类,人文社科类的图书销售也非常好,“包括一些比较小众的书,也全都卖完了。”

王焰介绍,今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展位上特意做了一面“诗歌墙”,将本社出版的一些重要诗人的诗歌悬挂其上,引来许多读者驻足读诗。“这也带动了我们诗集的销售,不少诗集都卖得很好。”

华师大出版社诗歌墙

中央大厅一向是上海书展人气的中心。“上海人民确实很热爱阅读,很多读者都是拖着箱子来拉书的。”在主宾省四川的展位上,四川美术出版社重点项目中心主任张慧敏感慨,上海书展的氛围“特别好”。

中央大厅

这也是诸多参展出版人的一致感受。中信出版社展位上排着长长的队伍,《长安三万里》电影相关图书受到读者的欢迎。中信这次带来了3500个图书品种,还有非常优惠的折扣。中信出版集团渠道营销总经理魏宏说,“展位每年都在固定位置,这么多年也积累了很多老读者,大家会循着记忆年年前来买书。”

中信展位

“今年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《千里江山图》,每天不用宣传,摆在展位上也能卖出100多本。”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业务部主任王纯说,周五开始他们就迎来了大客流,明显可以感受到读者的热情和对书展的期望。在展位上,工作人员遇到了太多专业的读者,他们对图书的了解程度令编辑惊讶。世纪出版集团举办的“国学7天7堂课”等优质阅读活动,也总是读者满堂。虽然很累,但作为出版工作者,大家都激动又振奋,“感觉我们之前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。”

相关阅读

精彩推荐